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未来产业形态,其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是促进区域协同、提升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为引领的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产业集群,为低空经济全面加速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经验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空域开放水平和技术人才水平紧密相关,需要政府与企业的高效协同,稳步推进低空要素化、要素场景化、场景经济化,实现区域低空经济行稳致远。
找准着力点,推进低空要素化
空域资源和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开放程度和适航程度是驱动区域低空产业探索延伸和应用场景拓展融合的动能。基于低空经济现状需求与飞行器技术特征,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动打破区域空间壁垒,通过有序开发空域资源、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持续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等着力点持续互补协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完备的要素保障。
一是松绑机制,逐步释放低空空域。低空经济自2021年2月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后,配套政策逐步细化,关键技术持续突破,有效激发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动力与活力。然而,现有政策服务体系、认证审批制度和空域使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低空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尚未显现。因此,省、市、县三级政府应主动打破区域隔离,以共建共享的方式,结合飞行流量和飞行类型需求与动态变化等情况,稳步破解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政产学研应紧密协作,逐步探索、规划和释放不同类型低空空域,促进低空空域联网成片。
二是投入精准,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航、试验、教培等不同类型的场地和通信、导航、监视、充换电等基础保障能力作为支撑。然而,医疗、物流、旅游、应急等不同低空业态的市场规模和航线需求差异较大,通过独立建设基础设施容易导致成本过高、重复投入和技术壁垒。因此,需要围绕基础设施的共性需求和差异特征,通过跨区共建合作,实现试验、教培、通航等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前瞻规划与合理布局。同时,构建政府指导、产业主导、企业参与的机制,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实现要素转化与精准投入。
三是链条打通,梳理构建业态闭环。成熟的商业业态是有效激发市场需求,反哺核心技术升级与产业配套完善,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当前,医疗、农业、检测、应急等低空业务较为成熟稳定,但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商业业态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民众使用低空服务的门槛较高、意愿不强。因此,需要通过巩固现有成熟低空经济业态坐稳低空经济“基本盘”,加快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消费场景完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与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降低娱乐、交通、物流等服务需求的边际成本,提振消费者信心,加快区域低空业态闭环构建。
疏解矛盾点,加快要素场景化
低空应用场景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区域低空资源禀赋,统筹疏解政策、空域、运维、市场、技术等要素的堵点卡点,创新务实打造研发制造、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核心场景的标准体系、人才梯队和商业模式,加快生产作业、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低空应用场景构建。
一是系统可靠,构建包容审慎的标准体系。系统完备的标准体系是引导飞行器研发制造,完善飞行器运行管理,促进关联产业和服务协同发展的关键。当前,低空经济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尚未统一,不同业态飞行器在技术路径、运维管理、交管系统、充换电接口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仍需梳理。因此,可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依托区域空域资源特征和场景需求,开展低空标准体系建设先行先试。同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协会协同开展区域性管理、产品、服务等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低空经济有效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产学协同,打造供需适配的人才梯队。人才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打通低空经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运营服务实现良性循环的载体。当前,随着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扩容,人才供需矛盾凸显,仅无人机操控岗位缺口便已达百万,空域调度管理、研发生产服务、飞行器驾驶操控、飞行器检修等专精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也需尽快建立。因此,政产学研各方需要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低空经济场景规模,协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合理规划专业设置,把控招生规模。同时,动态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评价标准,加快推进拔尖人才引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三是多方合作,探索生态协同的商业模式。互补融合的商业模式是充分利用有限空域资源,促进低空产业延链强链,实现核心技术创新与经济价值创造的保障。因此,需要通过政策逐步优化和技术持续创新,支持上下游企业共同探索多元、互补、协同、畅通的商业模式,持续挖掘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消费场景。同时,支持融资、租赁、合资等开发模式,推进资本、设备、技术、保险等资源的持续引进与整合,加快低空经济延链强链。
深挖增长点,赋能场景经济化
低空应用场景持续挖潜与拓展,是激发低空经济真实需求,推动规模效应形成,打通商业模式堵点卡点,加快塑造可持续低空经济业态的引擎。
一是夯实基础,优化常态型低空场景。农业、医疗、应急、巡检等场景是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保障。因此,需要立足“刚需”场景,加快省际、市际、县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飞行器数量与人才梯队合理布局。同时,支持飞行器功能的模块化、标准化开发,推动飞行器的多场景应用,提高飞行器和空域资源的利用水平,从而减少重复投入。
二是立足禀赋,打造特色型低空场景。通航、教培、试验、文旅等场景是弥补常态型低空场景附加值低、空域利用率不高等短板的手段。因此,需要构建“特色”场景,加快区域优势产业与低空服务有效整合创新,拓宽低空经济发展边界,实现与常态型低空场景优势互补。同时,积极推进专项基金设立、保险服务完善和负面清单制定,推动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产品或服务开发应用。
三是聚合载体,挖掘融合型低空场景。航空运动、广告表演、城警联动等场景是低空经济融合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充分激发低空经济要素活力,推动前沿技术探索的着力点。要挖掘“融合”场景,引导多元技术和专业服务与低空经济交互融合,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场景融合共建实验室和工程应用中心,打通低空经济研发、中试、制造、应用体系。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杨付(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周林峰(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宗树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大力推动低空经济腾飞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未来产业形态,其以有人...(968 )人阅读时间:2025-09-17加强研发 拓展市场 培育龙头 推动全省低空经济做大做强
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是无人机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具...(887 )人阅读时间:2025-09-17服贸会上看低空经济 电信网络铺就信息“天路”
灰色的浑圆机身,双旋翼设计,载重1吨或搭载6名伤病员,续航可...(794 )人阅读时间:2025-09-15天津大学成立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
天津大学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低空产业学术研讨会...(571 )人阅读时间:2025-09-12低空经济报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8026288868Copyright © 2024-2024 低空经济报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3025135号